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炽热的报国情怀——南通华侨口述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7-12
 

    7月初,有幸从赠送仪式上借得《南通新侨口述史》《南通老归侨口述史》,如获至宝。挑灯夜读,书中南通老归侨、新侨述说的过往经历,扣人心弦。

    新中国成立之初,数以万计的海外热血华侨青年怀揣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宏伟抱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毅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进入各类学校学习,并主动投身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来到南通播撒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如今进入古稀和耄耋之年的他们,仍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南通倾注深情、发挥余热。

    改革开放以后,南通有数以万计的儿女走出国门,踏上留学深造、经商创业之路,南通成为中国沿海开放地区的“新侨之乡”。目前,南通人在海外定居工作、创业发展的新华侨、新侨商达10万人之多。

    南通市侨联从2016年开始,通过开展对老归侨、新侨人士访谈,分别组织实施老归侨口述史、新侨口述史的编撰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访谈、整理和撰写,成功编著出版了《南通新侨口述史》、《南通老归侨口述史》,成为南通“新侨之乡”的重要侨史志。两部口述史入编《“亲情中华·中国故事”丛书》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地方侨史文丛》,成为深刻反映南通籍新侨创业发展和老归侨归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翻开《南通老归侨口述史》,收录的20位归侨,向我们款款而谈。他们大多是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回国的。他们的祖辈或是19世纪就为了生计移居海外,已经落地生根;或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起,在张謇重教兴业思想的影响下,走向海外,大多从事商业、医疗、教育等,传播中华文化;或是父辈为躲避战火,在抗战期间背井离乡,流落海外谋生。

    这批归侨,一般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回国后上了中学和大学,经历了“文革”,因为“海外关系”而命运多舛,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侨务政策的拨乱反正,他们才迎来了生命的春天,焕发出新的活力。

    书中我所熟悉的几位,如谢梦平、王一中等老先生,退休前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退休之后,虽年事已高,或做顾问,或当博物馆义工,还在继续为侨联、为社会默默奉献,其原动力何在?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谢梦平1938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日本战败后,英国殖民者侵占了马来西亚,他父亲因为游击队服务被捕,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一家六口,被关在集中营多年。他在《永不止息的赤子之心》中称,“凄惨童年不堪回首”,“苦难磨练我的意志”,1954年8月,毅然回到祖国怀抱。1960年他提出入党申请,经过33年的不懈努力,1993年春天,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他对共产党、对祖国的一往情深。而这一切,又转化为“着力为侨胞办实事”、“传递温暖付出真情”的实际行动。

    老一代华侨怀揣“强国梦”,在新中国诞生前后回到祖国。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休戚与共,虽然饱经沧桑,但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始终不变,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竭尽所能,报效祖国。

    与老归侨一脉相承,南通新侨怀揣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在《南通新侨口述史》中得到充分印证。  

    《南通新侨口述史》收录了20位海外专业人士、22位海外侨商人士、7位海归创业人士的口述史。他们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阿联酋等国,年龄一般从50后到80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出国留学、经商,或在当地立足发展,或回国服务创业,成就卓著。

    旅日侨商、日本南通同乡会名誉会长王培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在《我为南通对外开放铺路搭桥》中,回忆了1971年以来的人生历程。他在军队的高等学府学习成长,在军旅生涯中建功立业,不负家乡30万元重金雇佣,创造一天签约三家合资企业的先例,为南通对外交流甘当铺路石,客居东瀛不忘中日两国间文化交流,2010年荣获南通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民间友好使者”称号。

    两部口述史长约68万字。连日来,我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百看不厌。字里行间,洋溢着南通老归侨和新侨炽热的报国情怀。诚如江苏省侨联主席周建农所言:“这部口述史不仅仅是口述者的经历记录,而是一部新侨人士的海外创业史、成就史,是中华儿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励志史,是海外侨胞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生动作品。”


作者:瞿光唐

201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