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过江来去南通港
发布时间:2018-4-19
 

    踏春时节,我特地去了一趟原南通港客运码头。久违了,港口那地标性大楼和广场还在,但物是人非,繁忙的货运码头上,再也没有了昔日客运码头的喧哗。曾几何时,南通港这个长江沿岸客运最为繁忙的前沿阵地,风光过,被江海人骄傲过。作为过客,我目睹了南通港的变迁,难以释怀。

    我家住江城,以往外出,水路乘船是第一选择,从孩提时代起,几乎每年暑假都要乘客轮去上海;恢复高考后,去南京读书,寒暑假往返,主要是乘轮船,曾被老友戏称为长江客轮的资深乘客,实至名归也。

    1955年暑假我去上海,因受台风影响,轮船停航,只能在码头住宿。旅馆里人色杂乱,跑单帮的不少,门外凉棚蒲包里装着螃蟹,夜晚“吐母”声不断。次日上午,人们排着长队,等待买票,到处乱哄哄的,汗臭味、鱼腥味夹杂在一起。这就是我对南通港(任港)的第一印象。

    后来,南通港客运码头从任港迁移,港口设施逐渐有所改观。上世纪60年代末,南通港春运时十分忙碌,港口只有一座钢质趸船供班轮停靠。春运期间,最繁忙时几个班轮和加班船同时到达,一些船只好在江中“等档”。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在四号码头下游任港新建了五号码头,泊位紧张状况才有所缓和。

    那时的南通港非常热闹、繁忙,不要说春运,就是平时,只要班轮一到,码头上、广场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人声嘈杂,下船的,买票的,接人的,候船的,做小生意的,踏三轮车的,还有倒卖船票的,形形色色,熙熙攘攘,成为南通一道极具江城特色的风景。

    排长队购买轮船票,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无论去上海,还是去南京、武汉,特别是春运期间。当时市区公交车线路班次少,平时外出,自行车为主,从易家桥骑车去南通港买票,单程就得耗上大半个小时,然后排长队。南通至南京有铺位的四等舱船票最为紧俏,经常是一票难求。因南通至南京没有直航船,旅客是由大班轮顺路捎带的,票源要视上海的乘客多少才能确定。每天下午3点以后,南通港客运售票窗口总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有些人排很长时间队不一定能买到一张等级船票。不少单位经常有人出差,索性安排专人负责购买船票事宜。某日,邻居为去南京的朋友买票,在南通汽车站附近,自行车被突然左拐进入站区的大巴撞倒,差一点酿成大祸。每每忆及,心惊肉跳。 

    乘坐长江客轮,不仅留给我美好的记忆,也是一种享受。

    初次乘坐时,大轮船来了,循着低沉洪亮悠长的鸣笛声,远远望去,但见轮船像一栋三四层楼房在江面上飘移而来,船上那粗壮的大烟囱特别醒目,冒着滚滚浓烟。船靠岸了,人们排队登船。安顿下来后,船头船尾,楼上楼下“参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不亚于当年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溜达累了,我躺在格子铺上休息,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三年困难时期,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没有粮票,饭都吃不成。轮船上吃饭不要粮票,咸菜盖浇饭每份1角,蛋炒饭2角。1961年暑假乘轮船去上海,与表弟同行,因其年幼,获得了享受蛋炒饭的优待。只不过,很久没有吃到纯米饭了,我端起咸菜盖浇饭,大快朵颐,像是奇遇了山珍海味、满汉全席。

    从南通到上海,单程六七个小时。我常常带本书,买些报刊,躺在双层铁架床上,阅读,睡觉,与其他乘客聊天,站在船尾欣赏外景,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给人留下大海般的感受。当船驰进上海黄浦江时,速度变得十分缓慢,要用近二个小时才能到达十六铺码头,这可是乘客游览上海美景最佳的时刻。途中有海鸥簇拥,特感浪漫。返回时,夜班客轮,美美地睡上一夜,轻松而又惬意。

    现在交通发达了,人们出行可以乘坐汽车、高铁,甚至飞机,但无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感觉都没有乘坐长江客轮舒适。尤其是在暮春、初夏,还有秋天,站在甲板上,倚靠着船舷的栏杆,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眺望着两岸秀美如画的景色,迎面吹拂着略带水腥味的湿润江风……那感觉,爽极了。

    曾经,在长江东方红客轮上,总可以看到为旅客提供的各种服务:医务室、图书室、开水间、餐厅等。那时,“为人民服务”是各行各业的宗旨,没有物欲横流的今天那么铜臭。尽管当时物质没现在丰富,但服务员为乘客忙前忙后、扶老携幼、端茶送水、嘘寒问暖地真情付出,温暖着我们的内心,直到今天。 

    当年,南通至上海的客轮航线,客源相当充足,原来只有一班,上午10点南通开航,下午四五点到达上海,上海是晚上10点开航,次日早晨五六点到达南通。后来增加了一个下午班,南通下午四点开航,晚上10点左右到达上海,这个航班极大地方便了南通乘客,南通人要到上海走亲戚、逛南京路,可乘下午班船,到达上海后不下船,给两块钱继续睡在自己的卧铺上,等到第二天早晨5点起来,下船后逛一整天,再乘晚上10点的航班睡一夜回南通上班。后来申汉班大班轮、申渝班客轮相继停靠南通港,进一步方便了南通人出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线的建成,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人们选择出行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极大地冲击了“以舟代步”的长江客运市场。2003年4月,长江仅剩的“申渝班”全面停航,南通港正式退出了长江客运,淡出了历史舞台。


作者:瞿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