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侨界人物
陈向东:脱胎换骨 永不停步
发布时间:2016-9-6
 


陈向东

1963年生于江苏启东1987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1991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研究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版画家(SAGA)协会会员,美国卡卡当代艺术家评论家协会、纽约现当代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美国亚洲艺术院院士,现为职业画家定居在美国纽约。


脱胎换骨永不停步——陈向东版画艺术初探

大泽人(Q. X. WANG

陈向东的版画艺术独具特色,既丰富又简约,既优雅又不乏思想。其作品以清晰的现代脉络呈现出来的绝不是美术史上的单一传统,而是东方和西方,古代和现代,写实和超现实兼容并蓄。陈向东为人少言寡语,平静谦和。他一向对那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式的社交和展览活动不屑一顾,坚定到近乎固执。他选择平静地独处于纽约新鲜草原的画室之中,心思倒是一刻也不肯停歇,东寻西觅,上下古今,盘算着下一个创新动向。这正是为什么他能够在二十几年的创作历史上不间断地完成一次又一次脱胎换骨。


陈向东与其作品《静观天下》

在所有的变革之中,最重要者有三。这些变革清晰地标志出他的版画艺术怎样不断地一步步从写实主义走向当代的三个阶段。

1993年创作的《沉舟》是一件有代表性的早期作品,是他探索突破策略的很好例证。一条破旧老船赫然矗立在画面前景中央,令观者联想到年复一年它在海上所经历的一切风风雨雨和惊涛骇浪。在那些蹉跎岁月之中,一切艰难困苦,已无必要,也不可能分辨哪些属于社会,哪些属于个人,大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兼之,而且不可分割。版画家采用仰视角度将破船矗立在我们面前,尽管只剩下区区几片破败的板子,依然像一座丰碑,光荣而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也许会问:版画家为什么不选择繁忙的渔民海上生活,偏偏要拿一条破船的残骸作为刻画对象呢?陈向东独具匠心,他在背景上的确刻画了众多的渔船,给人以繁忙而且繁荣的印象。为了不影响前景上那条老船的高大形象,他有意把这些船只处理得色彩浅淡,体积微小,倘若不用专业人士的眼光仔细观察,就很难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显然,版画家是在讴歌传统,讴歌历史。版画家借老船由衷地赞美那些为创造新生活而付出青春和美好的劳动者提醒人们一切当下的成就和辉煌都是有前人付出了代价的。

陈向东出生而且成长在江苏南通一代。这里临近东海,水印木刻是这里的悠久传统。陈向东自幼深受这一艺术形式的影响和助益。南通传统水印木刻版画的两大特色:大胆而明亮的色彩以及欢快喜庆的主题,在陈向东的早期版画作品上留有鲜明的印记,例如:《秋令》(1987),《老街》(1989),以及《喜》(1992)。彩色水印版画《喜》的主题在中国,尤其在农村,家喻户晓。陈向东不去刻画吹吹打打的乐队,热闹的宴席,披红带绿的老老少少,噼噼啪啪的鞭炮,而是不落俗套地精心刻画新房中心新人的床铺:叠得整整齐齐的被褥,绣花枕头以及各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摆设。用色温馨,鲜艳,大胆,民间味儿十足。床楣上那张大红的《双喜》剪纸更是扑面而来,鲜艳夺目,和四周沉稳的黑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成功地营造出新婚的情调与喜庆气氛。这是调动一切手段营造画面氛围的成功案例,同时也反映出版画家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深刻了解和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

陈向东二十几岁就已成名。早在1989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刚刚两年,他的水印木刻作品《老街》就获选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尽人皆知,全国美展的作品选择一级一级极其艰难,甚至堪称残酷。他这一时期的得奖作品还有《秋令》(1987),《采蜜》(1990),《日落》(1994)等。因此,陈向东已经成功地奠定了新秀版画艺术家的地位。他这一时期的艺术语言主要是写实的,这符合当时的主流艺术。纵观其代表性作品,可见他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比喻性和叙事性手法。然而,非常明显,他把很大的力气放在版画技法开发和作品艺术性的探讨上。这为他日后实现艺术上的几次脱胎换骨性的改造准备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陈向东的创作策略之一就是将作品表面上的故事性加以剪裁,以适应对艺术性的追求,有时甚至审美趣味盖过政治正确。比如,水印版画《老街》在美学上完全可以作为一幅赞美江南民居的风景作品来欣赏。占据画面大约四分之三的是深浅不一的灰色,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市集上摊贩们搭建的桔色帐篷,鲜艳夺目,是这个画面的焦点。尽管如此,陈向东还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精心安排那些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房顶。他特意在画面中央刻画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天窗,一举打破了那些灰色屋顶的单调感。再者,那三个树立在屋顶上的天线除了内容上的需要,比如,作为一种符号,它告诉观者这里已经进入电视时代,过上了现代生活。在艺术上,那些竖线条和密密麻麻的天线则充分体现着版画家的艺术匠心。不可否认,把这些线条编织在一起完全是为了构图的需要。当时这幅作品能够入选全国美展当然首先可能应该归功于歌颂改革开放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面貌这样一个主题,但技法处理上的成熟和匠心也是不可忽略的。

《老街》解答了一个问题:为什政治正确第一的时代过去了许多年的今天,追求艺术品味的人们仍然非常喜欢《老街》这样的作品。道理很简单:因为陈向东所创作的首先是艺术。而艺术的生命是常青的!

这一时期,陈向东还在另一种经常被忽视的版画形式里展示了他的艺术天赋。他曾经创作过不少精彩的藏书票。由于藏书票画幅很小,因而并未引起广泛重视,恐怕不仅在中国是如此。1995年,它有三幅藏书票入选 《第六届全国藏书票展》,并一举夺得铜奖。正是通过这些巴掌大小的版画精品,我们才得以明了原来陈向东一直在刻苦地钻研版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这是一切艺术走向成熟走,进而走向现代的不二法门。

陈向东(前右一)

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版画研究生

1997年,陈向东移民美国和先他而来的太太在纽约曼哈顿定居下来。纽约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展览,招待会,研讨会等等,令他目不暇接。每天都有无数的艺术信息需要关注,消化,反刍。他觉得以前自己像一条习惯在池子里游泳的鱼,现在突然一头扎进了大海里。自由,潇洒,同时又有些茫然。幸而他在大学里接受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尤其是他曾经有过跟随台湾著名现代版画艺术之父廖修平学习一年的宝贵经验,因而,他能够很快地融入纽约的艺术生态,并且能够敏感地发现波普艺术的当代价值。他发现,其实在纽约艺术无处不在,它就在你的生活里,在你的房子周围,在你驻足买一杯咖啡的地方。在来到纽约的最初几年里,他就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各种物品为题材,像快餐外卖盒子,橱窗里的招贴画,咖啡杯子,茶壶等等,创作了许多套色版画,如:《午餐》系列(1999),《生活系列之二》(2002),《生活系列之四:咖啡杯和茶壶》(2005)以及《生活系列之六:麦当劳》(2006)。手法多种多样,拼贴,绘画,手染,肌理制作,等等,无所不包。创作手法明显得到极大的拓展,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尤其可贵的是,版画家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波普艺术形式里注入自己的理解和个性。至此,陈向东的版画艺术堂而皇之地跨进了当代的大门。

尽管在艺术形式上经历了种种变化,陈向东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条基本原则。首先,作为一个有中国背景的艺术家,必须从中国文化里吸取养分;再者,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版画技法上必须精益求精。在《生活系列二号:每日早茶》一画中,红黑两色和中景上那张旧报纸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在本来二维的画面上营造出强烈的纵深感。夸张的大面积红色上的那个墨色字,更令观者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中国韵味。《生活五号:咖啡杯和茶壶》别出心裁地在画面上强调优雅,大胆,而且灵动的书法性线条。人们会自然地想到波拉克,但又必须承认和波拉克不同:它属于陈向东。色彩,肌理,构图等因素统统安排得十分协调,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因而,这幅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无懈可击的。

 

在台北国父纪念馆 陈向东(左二)

时至本世纪初,陈向东的版画艺术终于达到了精彩的高度。艺术之鸟已经羽翼丰满,渴望着冲出历史上所有的版画样式牢笼,而自由翱翔。现实主义,浮世绘,波普艺术,等等一切历史上的熟悉面孔,一一挥别,陈向东毅然转而对这些他曾经并且仍然在参考和吸取养分的艺术形式发起挑战。他在作品中越来越多地引进抽象因素,并把它们与种种具有东方宗教,传说,哲思等神秘内涵的符号结合起来。这一戏剧性的转化发生在2007年。这一年他完成了一套大扇面形的木刻作品:《物换星移系列》(2007),第一次展示了他对抽象语言的自信与痴迷。这些作品的形式语言干净,纯粹,印象深刻。版画家还在另外一些作品中聚焦于将抽象和玄远符号。比如《静观天下系列》(2008)中那些竖起来的眼睛和天上的星辰,以及《远方系列》(2008)里那些或腾空而起或在天上疾飞的大鸟,越是费解,越发人深思,从而体现出艺术的无穷魅力。

至此,很明显陈向东的版画艺术属于抽象表现主义。他在作品中表现制约的而非暴烈的力,强调静思而非不可掌控的激情。不仅仅是画面上的低调用色,不仅仅是每一根线都经过深思熟虑,就连那些粗放的肌理也绝不一时兴起激情挥洒,最细微的细节也同样关切负责。在这一点上,他好像受保罗.克利的影响更多。尽管如此,他一如杰克逊.波拉克或者弗朗茨.柯兰,活力盎然,画面上处处有他自童年时代就熟悉的中华大地的粗放与质感。尤其,陈向东的主观空间神奇地构建成一片领域,同时既愉悦又超越我们的感官。

陈向东的版画艺术源于他创作实践与美学主张的统一。他远离尘嚣,潜心创作,但他绝不是现实生活的局外人,只不过始终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推动着他永不停止地创新,再创新。他善于敏感地抓取种种现象,物象,创作技巧,乃至观念,表面上看起来好似不慌不忙,其实近年来节奏与日俱增。他所创的带有阐释上神秘性的艺术形式,不易完全理解,更难彻底解码,至少当前是如此。然而,正是在此种神秘性里,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期待着某种全新的版画样式。

20164月于纽约

陈向东作品